发刊词

国际大都市是支撑国家现代化的战略支点,也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关键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是在深度链接全球中发挥着超群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影响力,影响着世界。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旨在为全面推动新时代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引擎和示范引领,为高水平进行国际竞合开辟机遇窗口和广阔空间,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营造温馨港湾和出彩舞台。阅读更多

特稿

Features

聚焦

Focus

专论

Monograph

治理

Governance

笔谈

Dialogue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阅读更多>

人民城市理念下的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孙建平 苑辉

2024年第3期

关键词人民城市;韧性安全城市;城市风险

摘要建设人民城市是新时代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韧性安全城市是韧性城市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人民城市理念可以更好地引领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何以引领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这主要由两者内核具有高度一致性决定。由此,进一步探讨在人民城市理念下韧性安全城市应具备的特征,以及在当前一段时间内我国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关键议题,并对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实践提出思考。

人民城市:日常生活社会学的视角

何雪松

2024年第3期

关键词人民城市;城市建设;城市治理;社会学

摘要就日常生活社会学的视角而言,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理论缺乏明确的阶级观点;新城市社会学虽强调了空间与阶级的关联,但缺乏具体的改变路径。现有的城市社会学理论对于日常生活的关注不够,对于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较少且无力;而人民城市理论则强调了城市发展与治理的人民性,突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这一重要目标。引入日常生活社会学的视角可以更好地透视人民城市的日常生活面向。人民城市建设要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向往,连接生活与可能,压缩日常生活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差距。空间、时间与关系是观察人民城市的三个核心概念,其内涵是空间维度的正义性与包容性、时间维度中生活节奏的匹配性、关系维度的平等性和交互性。结合各地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可以辨识出人民城市建设的三个支柱,即宜居的邻近、包容的发展和适度的治理。

人民城市建设引领中国式城市现代化

邓智团 王丽华 赵雨

2024年第3期

关键词人民城市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摘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人民城市建设是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总揽。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人民城市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在解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治理的人民城市建设关键现代化领域和人民城市理念所涵盖的“属于人民、服务人民、成就人民”价值导向目标基础上,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人民城市建设的领域—目标分析框架,并基于分析框架提出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需更加均衡和精准、强化领域间的协同发展、持续关注人民需求变化并动态调整策略的对策建议,为制定高质量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人民城市视角下大都市地区城乡融合理论与上海实践

彭震伟

2024年第3期

关键词人民城市;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大都市地区;城乡规划

摘要文章聚焦人民城市理念运用于大都市地区的城乡融合并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梳理人民城市理念的内涵及与大都市地区城乡融合的关系,对比欧洲城乡关系和城乡伙伴关系的发展沿革、相关理论和成功实践案例,聚焦上海大都市地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演进过程及示范案例,针对人民城市理念在上海大都市地区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中的落实问题,提出城乡产业协同、综合政策体系建立、城乡社会保障和服务一体化以及数字化与信息技术应用等建议。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高仁 卢钊华

2024年第3期

关键词人民城市;以人民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使命担当,提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深刻地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和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的重大命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分析城市发展问题的政治逻辑与权利视角,反思了现代城市过度追求物质财富带来的权利不平等现象,明确指出个体生活在城市空间中应该充分享有的生活权利与发展权利。简而言之,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立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方向,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科学继承与创新发展。

Urban Governance as a Multilevel Process: Comparing the Redevelopment of Informal Settlements in Guangzhou and Mumbai

ZHANG Yue

2024年第3期

关键词Urban governance; Informal settlement; Redevelopment; China; India

摘要While China and India have both experienced large-scale urbanization in recent decades,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their urban population lives in various forms of informal settlements. The redevelopment of informal settlements takes place in major cities of both countries, but the outcomes vary significantly. In Guangzhou, the redevelopment of urban villages often leads to upscal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villagers.

大都市土地整治和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BS)的衔接与融合:以上海为样本

谷晓坤 吕煜 周小平

2024年第3期

关键词大都市;土地整治;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城市治理

摘要大都市土地整治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都是应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生态、经济、社会诸多问题与挑战的综合性治理工具,前者侧重乡村,后者聚焦生态系统,两者具有明显的内涵交叉。基于对上海大都市土地整治治理工具的分析,构建大都市土地整治与NBS 衔接的理论分析框架,强调从土地要素到生态系统的扩展、从工程手段到适应性治理的转型、从乡村到城市的延展。大都市土地整治与NBS 的融合机制,包括平衡自然保护与人文传承、提高气候变化抗风险能力、建立多部门协同高效能治理等。

国外城市更新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曾刚 易臻真

2024年第3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人民城市;人本主义;科创驱动;优化路径

摘要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内在要求,是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支撑。在上海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系统梳理国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总结国外城市更新经历从形体主义、功能主义到人本主义的转变。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公共—私营合作三种城市更新类型及其特征。上海城市更新应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建议为:一是以政府为主导,重视规划引领、制度保障;二是以市场为手段,重视发挥专业机构作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全面建设更有温度的高品质宜居之城。